联盟秘书长、金融壹账通监事长黄润中:金融科技人才普遍供不应求
返 回
发布时间:2020.10.2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在这篇文章中:

从“ 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到“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金融科技”都是热议的话题。当前,我国金融科技应用在许多方面已处于世界前列,移动支付、电子清算、网上银行、数字信贷飞速发展。


谈及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创新,日前,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秘书长、金融壹账通监事长黄润中在接受编者专访时表示,在政策层面,不应孤立地看待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与创新。因为,中小银行的金融科技能力提升,不仅是基于银行整体经营策略的选择,还涉及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制约,要进一步促进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均衡发展、高质量发展,需要多方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


金融壹账通发布的《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20》(下称“《报告》”)指出,金融科技的发展是在不断适应经济社会转型以及应对内外部挑战的进程中更迭演进的。从宏观环境来看,中小银行在深入落实“聚焦主责主业”的要求下,如何利用金融科技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从而强化差异化竞争优势、化解风险和不确定性,是中小银行改善生存环境、构建成长通道的关键所在。


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路上的难点和痛点

目前,中小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比如普遍重视金融科技布局、金融科技投入增加、金融科技应用融合度加深等。


对于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路上遇到的难点和痛点,黄润中表示,这些问题困境既有此前长期存在的旧顽疾,比如基础数据资产不足、内部组织架构转变不够、零售业务获客渠道单一等;也有新形势下演变产生的新问题,比如金融科技人才普遍供不应求、金融科技与业务融合度不够深入、开放平台建设能力欠缺等。


具体而言,金融科技人才困境延续,人力资本支撑面临多重瓶颈。中小银行面对的一个共性难题是,“引才贵、育才慢、留才难”。我国金融科技人才总量紧缺与结构失衡并存,领军型专家、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团队更是明显不足。比如《报告》显示,人才困境对中小银行而言依然存在。没有与之相匹配的人才队伍支撑,也只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不能内化为自身的发展动力。另一方面,复合型人才培养迟缓,影响了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面对大型银行的“虹吸效应”,中小银行如何延揽能够满足自身发展的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就更是难上加难。从而如何更好地寻求外脑合作,破解人才稀缺和培养难的瓶颈,将是拓展中小银行生存空间的可行途径之一。


内部组织架构变革异步明显,敏捷组织转型受制路径依赖。中小银行应该意识到,技术并不会自动地嵌入到组织之中;同样金融科技也并不会自发地赋能中小银行发展。大量的中小银行面临的另一项挑战在于,受制于经营惯性的路径依赖,银行的战略文化、组织体系滞后于技术的发展,进而在不同程度上约束了向敏捷型组织的转变。


基础数据资产积累不足,数据治理能力仍需持续提升。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金融科技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效能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庞杂多元的数据治理能力。从调查数据结果来看,在数据治理方面,尽管数据采集、跨数据源获取和数据基数设施方面有较大提升,但是中小银行依然面临基础数据资产积累不足、数据质量监控能力不强、数据管理与业务流程融合不够等问题。


业务条线融合存在差异,应用蓝海尚存较大突破空间。对于中小银行而言,独立地看待金融科技是不合适的。因为金融科技作为支撑手段,必须与业务深度融合才能体现应有价值,也才能促进全面的数字化转型,进而带动整个组织体系的变革。与管理流程中的金融科技融合相比,中小银行在业务流程方面的金融科技应用融合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尽管不少中小银行在部分业务板块中的金融科技应用程度已经有了明显提升,部分改善了此前较为突出的渠道、营销、产品、风控等问题。但是,从应用融合的标准来看,金融科技与很多核心业务和创新业务的融合度还不够深入,线上线下一体化程度还不完善,各个业务条线之间的渠道整合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割裂。特别是在供应链金融、特色三农业务、财富管理和同业业务等方面,与发展期望还存在较大差距,亟待突破。


开放合作深度广度不足,整体生态建构存在困境与风险并存。尽管从总体上看,越来越多中小银行在数据共享、场景服务、生态合作等方面积极落地开放银行的实践举措。但是,与很多大型银行和互联网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在开放合作方面的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在ToB的供应链金融和ToC的场景消费金融等方面,虽然也开始加速布局并与各类第三方机构展开合作,但受制于规模和创新的不足,生态平台的建设还有很大空间。


不同类型银行发展能力分化

值得一提的是,黄润中强调,在数字化转型上,不同类型银行发展能力分化,从实际出发,城商行、农商行和民营银行之间的发展差异较大,结构性分化明显。尤其是农商行,由于规模普遍较小,抗风险能力差,自主创新能力弱,盈利模式单一,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方面的约束,在金融科技发展的大趋势下,面临着更大压力。


从《报告》使用的“蜂巢”模型的六个方面看,银行间的结构性差异明显,比如在战略上的表现更优,而生态和组织维度则相较不足;民营银行发力更为均匀,而农商行在各个维度上的表现明显较弱等。这种发展状况差异及结构分化也深刻地反映出,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与宏观结构情境变动及银行自身发展求变的需求之间不同步,不同类型、规模和地区银行之间发展不平衡之间的深刻矛盾。当然,这些矛盾与分化,既是转型期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当下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小银行提升金融科技能力、实现迭代发展需要不断化解的关键内容。在总体意义上,加快金融科技发展的战略布局在不同银行中已经取得了共识。


在不同类型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上,农商行与民营银行和城商行相比,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这种差距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农商行自身整体发展和经营水平的内在“比较劣势”所决定的。但与此同时,黄润中指出,我们也看到不少农商行积极调整战略布局和组织架构,在金融科技应用融合、生态合作以及数据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进步,形成了比较有代表性的金融科技发展模式。


当前,随着农商行改革的逐步推进,省联社改革也在有序开展之中,多个省份已经开始筹划和实施农信社改革调整工作。广东、江苏、浙江、陕西等地的农信社改革正在积极推进,并且着重突出“加快数字化转型,持续优化线上+线下服务,开发线上产品和渠道”,通过省联社和农信社改革赋能农商行发展。


黄润中表示,我们建议有能力的省联社进一步发挥指导带动作用,促进农商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加速“补短板”。在具备一定条件的省联社可以进一步发挥好对于下属农商行的指引作用,特别是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积极带动农商行发挥比较优势,调整适应形式,加快科技升级。


此外,今年以来,面对疫情的冲击,在支持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的背景下,各级政府部门无论是金融委、银保监会等都对中小银行服务地方的责任和能力极其重视。


对于运用金融科技提升银行服务地方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方面,黄润中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政府合作方面,可利用政府数据资源和金融科技手段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打造中小微企业的线上金融生态。


数据资源方面,广泛接入多个政府部门的各维度数据,全面采集区域内中小企业信息,形成企业画像并进行风险评级。


技术创新方面,可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信息共享、隐私保护和互信机制,进行企业数据的交叉验证,避免多头借贷,也使金融机构得以依法实现查询企业信息。


产业合作方面,可利用区块链技术难以篡改、易于追溯的特点,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赋能供应链融资,基于制造业、贸易等行业核心企业信用,将供应商的应收账款凭证化,提供电子凭证签发、支付、流转、贴现等在线产品与配套服务,构建起线上融资产品体系,在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形成闭环,实现多方资源的高效匹配。


Copyright © 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保留所有权利 备案号:粤ICP备20021792号